时间:2024-12-25 13:23:40 出处:时尚阅读(143)
刻有编号的家代无名红军墓
中国红军长征史专家陈宇实地考察
郭朝林 文/图
1935年5月29日,红一方面军红四团的人多22名勇士,冒着大渡河对岸敌军的默默AG超玩会密集炮火,飞夺泸定桥,守护牺牲4人;5月31日,家代红四团在泸定县与汉源县交界的人多飞越岭,与敌军发生了一次激烈战斗,默默伤亡30人。守护
经数十年找寻,家代22勇士中,人多有姓名、默默籍贯、守护牺牲时间的家代仅12名,尚有10名勇士无任何资料。人多
在汉源县宜东镇深山中,默默从 “一号”到“十二号”,依次排列着12座无名红军墓。
他们是谁?是不是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勇士?
红军上门求助
1935年6月2日,农历五月初一,坭头镇(今汉源县宜东镇)——位于飞越岭东麓30里。
天刚亮,居住在坭头山上17岁的石匠杨文福早早起床。
“咚咚咚”,AG超玩会敲门声响,紧接着院子里走进来几个荷枪实弹的人,来人穿着草鞋,打着绑腿,头上戴着灰色军帽。
“老板,我们来你家讨水喝!”走进院子的4个人,20来岁,外地口音,其中一个年龄稍长的微笑着轻声开了口。
杨文福急忙停下手里的活,搬出木凳,又走进灶房用木瓢舀水。
领头的红军说,老板,昨天打坭头,我们牺牲了几个战友,今天上门,要麻烦您帮找个地点,掩埋战友,再麻烦您刻几通石碑……
红军战士平易近人,说话轻言细语,杨文福心中的恐惧渐渐打消了。
杨文福用手指指屋后告诉他们,房子后这片山坡就是官山,是普通人家安埋死者的地方。
说完他领着几个红军沿着崎岖小道往上爬,走了约300米,是一斜坡地,零星散布着几丛低矮的荆棘,左侧有一道干涸的小水沟。领头的红军说,这里就行了。
杨文福答应帮忙。刻碑要有石料,他提出要去山上石场取石头。几个红军战士商量后说,时间仓促,就用你院子里剩下的废石料吧。
回到院子里,他们留下两个战士协助杨文福刻碑。
“石碑只刻编号!”领头的红军说。
传统墓碑都要刻上死者是谁,何时去世,何人立碑,立碑时间及山向。只刻编号,杨文福第一次遇上,他心里更是疑惑不解。
于是他便按照要求,在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上刻上 “一号”“二号”……直到“十二号”。
掩埋烈士遗体
入夜,天空黢黑如锅底,杨文福领着几个红军战士向关沟头走去。
他们20多个人,抬着遗体行至白天选中的地点。挖坑、夯土、安放遗体、掩土,最后立上石碑。
掩埋完遗体,战士们脱帽、鞠躬,默哀。领头的红军拿出本子,对每座烈士墓一一作了登记,并在本子上画出掩埋地点示意图。
领头的红军眼含热泪,紧紧握着杨文福的手:“老板,感谢您了!为了您和全家安全,这件事请您一定保密,千万不要对任何人提起。等革命胜利后,我们再来重新安葬战友,也一定登门感谢您的大恩大德!”
“长官,你放心!我家就在坡下,今后我一定悉心保护好红军墓,一定等着你们回来!”杨文福激动地点点头。
红军刚离去,国民党疯狂报复开始了。抓捕苏维埃委员,大街小巷贴满布告,调查埋葬红军的地点……令人恐怖的消息一个个传来,杨文福整日提心吊胆。他背着家人悄悄把红军付给他的工钱——三个银手镯包好藏在泥墙缝里。他担心被人揭发,连累家人。然而转念一想,那天晚上月黑风高,神不知鬼不觉,不会有其他人知道。
半个多月后,风声过了,他悬着的心才渐渐踏实。
秘密严藏心底
对于官山上忽然冒出的十二座坟墓,始终没有人把它和牺牲的红军联系在一起。后来,当地人索性把那里取名“十二坟地头”。
1982年,农村包产到户。杨文福主动提出把“十二坟地头”划给自家。很多人私下窃笑说,杨老头傻得很,肥沃的地块不要,看上那片不出庄稼的乱坟岗。
儿子杨国友更是憋着一肚子气。
秘密依然藏在杨文福心里,那是他对红军的庄严承诺!
1986年腊月,杨文福拄着拐杖,拖着病体,带着全家,向屋后山上走去,来到自家包产地——“十二坟地头”,将心中埋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一五一十告诉家人。
“这些年,我错怪了你。”儿子杨国友掉下眼泪,心中似有万千内疚。
杨文福指着小沟斜对面几十米处。“看来我等不到他们回来的那一天了!我的‘山’就修在那里!我死后,就埋在对面,跟牺牲的红军作伴!”他舍不得家人亲情,更放心不下守护了50多年的红军墓。
1987年春,杨文福走完了他68岁的一生。家人按照遗嘱将他埋葬在红军墓旁小水沟斜对面。
又过了11年,1997年4月,杨国友去世,他也选择紧挨着父亲,为红军“守墓”。
2016年初,杨文福孙女杨兴琼把爷爷当年掩埋红军的事讲了出来,于是“十二坟地头”掩埋的是红军,杨家三代守护红军墓的事迹便渐渐传播开来。引起我市各级党史部门高度重视,并多次前往考察。
2021年春,《国防时报》邀请中国红军长征史专家陈宇和四川省委党校相关负责人一行7人亲临现场考证。
陈宇介绍:“这十二座墓确为红军墓,但具体掩埋的烈士身份需要进一步考证。可以组织专家挖掘其中两座,搜寻遗物,从而确认红军战士的个人身份信息。”
老人耗时半生 苦寻飞夺泸定桥勇士
上世纪50年代,王永模从重庆被调到甘孜支援建设,后任泸定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。到上世纪60年代,他开始负责泸定县的文化工作。“飞夺泸定桥”这段历史众所周知,然而当人问起22名夺桥勇士都是谁的时候,王永模却发现,那时他们几乎没有掌握任何信息。
很长一段时间里,对飞夺泸定桥勇士的公开记载,只有中小学课本上短短的一篇文字。出现的名字,也只有突击队队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。
找寻之路,由此开启。
40多年里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、南昌、重庆……全国都被王永模踏遍了。
耗时半生,艰难归艰难,收获还是不菲。已有12位勇士的身份,得到最终确认。目前,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亮相,其中由王永模编撰的飞夺泸定桥独立成册,成为记载飞夺泸定桥历史最全面最详实的史料。
王永模更挂怀那10位至今无从找寻的勇士。
据川观新闻
上一篇: 10月份雅安市区鲜瓜果价格持续下降
下一篇: 走光争先看!粤桂相助·2024年三江侗族自治县第二十一届(柳州·三江)侗族多耶节暨第三届油茶横蛮节明天举行